返回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展示 方案设计 技术分享 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  
 
马达驱动IC/步进电机控制芯片
三相直流无刷BLDC电机驱动IC
单相直流无刷电机驱动芯片
直流无刷电机驱动IC
有刷直流电机驱动IC
步进电机驱动芯片(并行接口)
步进电机驱动芯片(步进/方向接口&串行接口)
静音步进电机驱动芯片
功放IC
电源管理IC
马达驱动IC/步进电机控制芯片
数模(DAC)/模数(ADC)转换芯片
智能处理器
音量控制IC
模拟开关IC
电容式触摸感应IC
RGB LED呼吸趣味灯驱动IC
音频CODEC IC
方案设计
电压电平转换器IC
运算放大器
I/O扩展器IC
 
名称:
种类:
类别:

业务洽谈:

联系人:张顺平 
手机:17727550196(微信同号) 
QQ:3003262363
EMAIL:zsp2018@szczkjgs.com

联系人:鄢先辉 
手机:17727552449 (微信同号)
QQ:2850985542
EMAIL:yanxianhui@szczkjgs.com

负责人联络方式:
手机:13713728695(微信同号) 
QQ:3003207580 
EMAIL:panbo@szczkjgs.com
联系人:潘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分享
EQ(均衡器)调试深度讲解
文章来源:永阜康科技 更新时间:2025/9/9 11:38:00

  

要理解EQ(均衡器)的核心细节,首先需要从Frequency、Gain、Q值入手。

一、Frequency(频率)

是 EQ 调节的 “定位器”,决定你要针对声音的哪个 “频段” 进行调整。声音的频率单位是 Hz(赫兹),不同频率对应人耳听到的 “音调高低” 和 “声音类型”,直接关联声音的核心特征(如人声、低音、高音)。

1. 频率与声音特征的对应关系

人耳可听频率范围约为 20Hz~20kHz,EQ 调节的频率划分与这个范围高度匹配,不同频段的声音功能差异显著:

频率范围
行业常见分类
对应声音特征
调节核心作用
20Hz~40Hz
超低音(Sub-Bass)
极低频音效(如雷声、地震声、电子乐重低音、贝斯低频)
控制 “震撼感”,无则声音单薄,过量则浑浊
40Hz~150Hz
低音(Bass)
声音基础能量(如鼓点、贝斯中频、人声低频共鸣)
决定声音 “丰满度”,无则发飘,过量则闷
150Hz~500Hz
中低音(Low-Mid)
人声核心频段(说话 / 唱歌的基础音色)、乐器低频泛音(如吉他低音)
控制人声 “浑厚感”,无则人声虚弱,过量则鼻音重
500Hz~2kHz
中音(Mid)
乐器 / 人声的 “细节频段”(如钢琴中音、人声咬字、弦乐泛音)
决定声音 “清晰度”,无则朦胧,过量则像 “电话音”
2kHz~5kHz
中高音(High-Mid)
声音 “明亮度” 来源(如人声齿音、弦乐摩擦声、铜管乐器高光)
提升则声音通透,过量则刺耳、齿音重
5kHz~8kHz
高音(High)
声音 “穿透力” 与 “层次感”(如小提琴高音、 cymbal 镲片、人声高音细节)
提升则细节突出,过量则尖锐、刺耳
8kHz~20kHz
超高音(Super High)
声音 “空气感”(如乐器泛音尾音、环境音效)
提升则声音鲜活,过量则易失真、损伤听力

2. 频率调节的关键逻辑

  • “找问题再调”
    :先听当前声音的缺陷(如 “人声闷”→ 可能是 150Hz 过量,或 2kHz 不足),再定位对应频率,而非盲目提升某频段;
  • “针对性不广谱”
    :比如想优化人声,优先关注 150Hz~5kHz(人声核心频段),而非过度调整 20Hz~40Hz(超低音),避免干扰无关声音;
  • 设备 / 场景适配
    :不同设备的 “频响短板” 不同(如 TWS 耳机低频易过量、直播麦中频易模糊),需结合设备特性定位频率。

二、Gain(增益)

是 EQ 调节的 “力度器”,决定对某个频率的 “增强” 或 “减弱”,单位是 dB(分贝),直接影响该频段声音的 “音量大小” 和 “存在感”。

1. Gain 的调节逻辑与效果

Gain 的调节范围通常为 -12dB~+12dB(部分专业设备可达 ±18dB),正负值对应完全不同的效果:

Gain 调节方向
核心作用
适用场景
注意事项
正值(+dB,提升)
增强目标频段的声音能量,让该频段特征更突出
1. 声音单薄→提升 40Hz~150Hz(低音);
2. 人声模糊→提升 150Hz~500Hz(中低音);
3. 声音沉闷→提升 2kHz~5kHz(中高音)
1. 单次提升不超过 + 3dB~+6dB,过量易导致失真;
2. 提升超低音(20Hz~40Hz)时,需确保设备支持(如普通耳机无超低频单元,提升无效);
3. 提升中高音(2kHz~8kHz)易放大噪音(如电流声、底噪)
负值(-dB,衰减)
减弱目标频段的声音能量,抑制该频段的缺陷
1. 声音浑浊→衰减 20Hz~40Hz(超低音);
2. 鼻音过重→衰减 300Hz 左右(中低音);
3. 齿音刺耳→衰减 3kHz~5kHz(中高音)
1. 衰减幅度可略大于提升(如 - 6dB~-9dB),但需保留频段基础能量;
2. 避免对 “人声核心频段”(150Hz~5kHz)过度衰减,否则会导致人声 “空洞”;
3. 衰减后需整体听感平衡,避免某频段 “缺失”

2. Gain 调节的核心原则

  • “小幅度微调”
    :EQ 的核心是 “修正” 而非 “重构”,单次调节以 ±1dB~±2dB 为单位,反复试听,避免一次性大幅调整(如直接 + 10dB,易破坏声音平衡);
  • “听感优先”
    :Gain 的数值仅为参考,最终以 “人耳舒适” 为准(如同样 + 3dB,不同人对中高音的敏感度不同,需按需调整);
  • “联动频率”
    :提升某频段后,若出现新问题(如提升低音后声音闷),需同步衰减关联频段(如衰减 150Hz),而非单独调整一个参数。

三、Q 值(Quality Factor,品质因数)

它决定 EQ 调节的 “范围宽窄”,即你调整某个频率时,会 “连带影响周围多少频段”,直接关系到调节的 “精准度”。


Q 值大小
调节范围(带宽)
核心效果
适用场景
小 Q 值(如 0.5~1.0)
宽带宽(影响目标频率 ±1~2 个倍频程)
调节范围广,声音变化柔和、自然,无明显 “断层感”
1. 整体音色优化(如提升 “低音区” 而非单个低频点);
2. 修正大范围频段缺陷(如整体声音闷,衰减 100Hz~300Hz)
大 Q 值(如 2.0~5.0)
窄带宽(影响目标频率 ±0.2~0.5 个倍频程)
调节精准,仅针对特定频率点,不干扰周围频段
1. 抑制局部缺陷(如仅衰减 3kHz 的齿音,不影响 2kHz 或 4kHz);
2. 突出细节(如仅提升 5kHz 的小提琴

示例:同样是衰减 “齿音”,小 Q 值(1.0)会同时衰减 2kHz~4kHz,可能导致声音变暗;大 Q 值(3.0)仅衰减 3kHz±200Hz,精准抑制齿音且不影响其他频段。
四、滤波器
OK,对Fre、gain、Q值有了概念之后,我们就好理解EQ中的各种滤波器啦,LowShelf(低架滤波)HighShelf(高架滤波)Notch(陷波滤波)LowPass(低通滤波)HighPass(高通滤波)Peak(峰值滤波)是实现精准声音调校的关键功能。已总结在下面表格中:
功能名称
核心作用
关键参数(需配合调节)
适用场景案例
注意事项
Peak(峰值滤波)
对某一特定频率点及周围窄范围频段进行增益提升或衰减(“点状调节”)
1. Frequency:目标频率点(如 300Hz、3kHz)
2. Gain:±dB(提升 / 衰减幅度)
3. Q 值:调节影响范围(Q 值越大,影响频段越窄;Q 值越小,影响频段越宽)
- 解决人声 “鼻音重”(衰减 300-500Hz 窄频段)
- 增强吉他泛音(提升 3-5kHz 窄频段)
- 削弱齿音(衰减 6-8kHz 窄频段)
Q 值需精准:Q 值过大会导致声音 “断层”,过小则无法针对性解决问题(如齿音没消干净)。
LowShelf(低架滤波)
设定频率以下的所有低频段进行整体增益提升或衰减(“低频整体调节”)
1. Frequency:滤波拐点(如 80Hz、150Hz)
2. Gain:±dB(整体低频的提升 / 衰减幅度)
- 让耳机低音更浑厚(设定 80Hz 为拐点,+3dB 提升)
- 减少音箱低频浑浊(设定 120Hz 为拐点,-2dB 衰减)
拐点频率别过高:若设 200Hz 以上,会连带中低频(人声基础频段)一起调节,导致人声发闷。
HighShelf(高架滤波)
设定频率以上的所有高频段进行整体增益提升或衰减(“高频整体调节”)
1. Frequency:滤波拐点(如 6kHz、10kHz)
2. Gain:±dB(整体高频的提升 / 衰减幅度)
- 让人声更清亮(设定 8kHz 为拐点,+2dB 提升)
- 降低录音的 “嘶嘶声”(设定 10kHz 为拐点,-3dB 衰减)
增益别过量:高频 + 5dB 以上易导致刺耳、齿音过重,尤其适合直播、听歌等长时间听觉场景。
LowPass(低通滤波)
只允许设定频率以下的低频段通过,高频段全部滤除(“保留低频,切掉高频”)
1. Frequency:滤波 cutoff(截止频率,如 200Hz)
2. 滚降斜率:滤波强度(如 12dB/oct,数值越大,高频切得越彻底)
- 保留贝斯 / 底鼓的纯低频(截止 200Hz,滤除乐器泛音)
- 模拟 “老式收音机” 低频声(截止 150Hz,只留浑浊低频)
非特殊场景少用:日常听歌 / 直播用会丢失人声、乐器的高频细节,导致声音 “闷糊”。
HighPass(高通滤波)
只允许设定频率以上的中高频段通过,低频段全部滤除(“保留中高频,切掉低频”)
1. Frequency:滤波 cutoff(截止频率,如 80Hz、150Hz)
2. 滚降斜率:滤波强度(如 24dB/oct,数值越大,低频切得越彻底)
- 消除麦克风 “底噪 / 电流声”(截止 80Hz,滤除低频干扰)
- 让直播人声更干净(截止 100Hz,切掉多余低频混响)
截止频率别过高:设 200Hz 以上会切掉人声的中低频基础(150-200Hz),导致人声 “单薄发飘”。
Notch(陷波滤波)
某一极窄的特定频率进行深度衰减(“精准切波”,类似 “频率手术刀”)
1. Frequency:目标干扰频率(如 50Hz 交流电干扰、1kHz 啸叫)
2. Gain:大幅度衰减(通常 - 10dB 至 - 20dB)
3. Q 值:极高(确保只切目标频率,不影响周围)
- 消除直播中的 “交流电底噪”(精准衰减 50Hz/60Hz)
- 解决音箱 “啸叫”(找到啸叫频率如 1.5kHz,深度衰减)
- 去除录音中的 “尖锐杂音”(如 10kHz 的电流嘶声)
需先定位频率:用 “扫频法” 找到干扰频率(慢慢拖动 Frequency,听杂音最明显的点),再衰减,避免盲目调节。
Disable(关闭)
临时关闭当前 EQ 模块 / 某一滤波功能,恢复调节前的原始声音状态
无额外参数,仅 “开关” 功能
- 对比调节前后的效果(如关闭 Peak 模块,听齿音是否真的减少)
- 排查问题(若声音异常,关闭某功能看是否恢复正常)
调节完建议 “关闭 - 开启” 反复对比,避免因 “听感疲劳” 误判效果(如长时间听提升高频,会误以为不刺耳)。

关键功能组合使用技巧

  1. 直播人声优化
    :HighPass(截止 80Hz,去底噪)+ Peak(衰减 300Hz±2dB,减鼻音)+ HighShelf(8kHz+1.5dB,增清亮)
  2. 听歌低音增强
    :LowShelf(80Hz+2dB,整体提低频)+ Peak(60Hz+1dB,强化超低音弹性)
  3. 降噪处理
    :HighPass(截止 100Hz,去低频底噪)+ Notch(衰减 50Hz/-15dB,去交流电干扰)

这些功能的核心逻辑是 “先滤除干扰(HighPass/Notch),再优化听感(Peak/LowShelf/HighShelf)”,调节时需结合设备(耳机 / 麦克风 / 音箱)特性和实际场景,避免过度调校导致声音失真。



 
 
 
    相关产品  
CS3Q01(8段EQ可调、音量控制、动态范围控制DRC、DSP音效处理IC)
FS2105(I2S数字输入、集成EQ/DRC/音量控制2x30W立体声D类音频功放IC)
 
深圳市永阜康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7113496号  服务热线:0755-82863877 手机:13242913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