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发布新三板锂电池产业链研究报告称:广证恒生跟踪覆盖的110家新三板锂电池产业链企业(剔除上半年已退市企业)中已有108家披露2017半年报:总计实现营收161.36亿元,平均营业收入1.49亿元,其中有4家企业营收规模超过10亿,18家企业营收规模超过2亿;归母净利润总计19.95亿元,平均归母净利润为1848万元,共85家企业盈利,占比78.70%,其中有14家企业归母净利润超2000万元。
锂电池产业链整体向好中分化凸显
新三板锂电池产业链企业整体营收利润高速增长,成长性优于主板企业。截至2017年9月6日,新三板锂电池产业链110家企业中已有108家以披露2017年半年度报告,总计实现营收161.36亿元,平均营业收入1.49亿元,其中有4家企业营收规模超过10亿,18家企业营收规模超过2亿;归母净利润总计19.95亿元,平均归母净利润为1848万元,共85家企业盈利,占比78.70%,其中有14家企业归母净利润超2000万元。
与2016年上半年相比,已公布半年报的108家企业2017年上半年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为44.41%,平均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46%,营收利润均呈现高速增长。对比主板锂电池指数81只成分股,2017年上半年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29%,平均归母净利润27.89%。
锂电池产业链新三板企业的增长速度相比主板企业更加强劲。
营收利润呈分化态势 毛利率总体走低
广证恒生将锂电池产业链细分为上游原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辅材、动力电池和非动力电池、BMS和PACK、锂电池检测、锂电池制造设备等细分领域,并将各细分领域内的新三板企业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毛利率变动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
(1)营业收入:大部分领域的平均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其中上游原料和锂电池检测领域的加权平均营收增长率均超过75%;考察营业收入增减变动企业数量,变动趋势较为一致的细分领域包括上游原材料、锂电池检测、负极材料等;变动趋势分化比较显著的细分领域则为正极材料、辅材、动力电池等,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行业主流风向由磷酸铁锂电池向三元材料电池的转变。
(2)归母净利润,除了上游原材料400%以上的超高利润增速外,正极材料、隔膜、非动力电池、锂电池检测和锂电制造设备等细分领域也实现了30%以上的利润增速;考察归母净利润增减变动企业数量,变动趋势较为一致的细分领域依然是上游原材料、锂电池检测、负极材料等;变动趋势分化最为显著的细分领域是动力电池,15 家涉及动力电池的企业的归母净利润有6家增长而9家下降,其背后是政策变动、行业风向转变和竞争加剧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3)毛利率:受补贴退坡带来的下游新能源汽车降成本压力传导影响,产业链整体毛利率呈现走低态势,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动力电池在内的6个细分领域毛利率相比去年同期下降;考察毛利率增减变动企业数量,大部分细分领域的新三板企业毛利率变动趋势都显著分化,拥有优质的产品技术、较高的有效产能、以及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在降成本压力加大、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中的制胜之匙。
|